展期 Period:
2025.5.10—2025.6.28
艺术家 Artist:
地点 Venue:
前言 Introduction:
马凌画廊荣誉呈现其纽约画廊空间的首个展览「幽光」,展出山下纮加 近年创作的近二十幅绘画作品。此次展览是山下纮加 自2022年于香港举办「场,力,面」展览以来第二次在马凌画廊举办个展,同时也是她自2017年毕业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以来首次在纽约举办个展。
山下纮加希望通过绘画行动继承并转化古老的生命经验——在这种生命经验中,人类的日常生活与神明精灵的存在同样真实可感,两者以频繁且实在的方式与彼此碰撞交融。山下纮加在2025年创作的一系列绘画描绘了奇异诡谲的现象,以及逐渐被当代人遗忘的精神性联系。山下纮加:「岛国上生活的人们曾在某个时期于自然之中寻得精神的存在——诸如太阳、星星、岩石、森林、树木及瀑布等——而人们敬奉这些自然中的神灵。这与我们今天所谓的宗教不同。崇敬的感情不仅是对自然馈赠的感激,同时也是因对灾害的恐惧而由衷作出的祈祷——这种自然崇拜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旨在保护人们的生活,使其得以延续。」她在近期绘画实践中检视多样的器物、仪式、神怪,探索在当代世界中逐渐消散的泛灵意识。
三联绘画《鬼与母亲》(《鬼と母》,2025)是山下纮加新近作品的典范。这回顾了日本传统绘画乃至园林审美特质的大型作品描绘了艺术家本人曾参加的一次阴历新年驱鬼舞蹈仪式;与山下纮加一同观礼的侄儿们太过害怕仪式中出现的「鬼」,只敢躲在他们母亲的大衣里,偷偷露出脑袋观瞧。山下纮加以其标志性风格多次修改构图,在画布上留下涂抹增添的痕迹。因此,尽管作为画面主题的「鬼」仅出现在画面边缘处,艺术家的细腻笔触、肆意涂抹痕迹及通透漂浮的人物形象为画面添加了特殊的层次,指示了通幽视野在生命经验中的意义。 《柴灯》(《柴灯》,2025)同样描绘了阴历新年景象,却更为富有动态激情:山下纮加在此描绘了她曾参加的一次阴历新年火焰祭祀仪式,以探索火焰这种更为原始、抽象且难分善恶的自然力量。在风中翩翩起舞的形代纸人也提示了通灵仪式与非人力量的内在联系。
《鳗姬》(《うなぎひめ》,2025)的灵感来源是山下纮加在日本大分县由布院的见闻。那里有供奉鳗姬的神社——传说这神灵在当地初建立之时发挥了神力,协助人们抗洪治水。在更广泛的民间传说中,鳗姬是幻化成女性的鳗鱼精灵。 《鳗姬》(《うなぎひめ》)斑斓的画面中强烈的色彩对比关系将构图划分为数个区域:或是近似岩洞内部环境的神秘通路,或是金鳞湖的静谧景观。处于画面中央的鳗姬和漂浮着的手掌与纷杂背景融为一体,展示了艺术家创造灵动、优雅且多变神灵形象的技艺。画面更为克制宁静的《盐丘》(《盛り塩》,2025)则是基于山下纮加在冈山县新见地区的生活经历绘制的。在节庆时期,街道各处均摆放着呈小丘状的盐堆,人们认为盐有净化的作用,也是祥瑞的象征。在近年,人们在非节日期间也常在各个角落摆放盐堆。 《盐丘》(《盛り塩》)中的蜿蜒蟒蛇,则是山下纮加在创作时时常引用的生灵形象——她在2024年洛杉矶「こをろこをろ koworo-koworo」个展中的核心作品《户开》(《戸开》,2024)同样描绘了在山间穿行的蟒蛇。在冈山的多个地方,人们信仰名为荒神的神祇,而它的其中一种化身便是蛇。
自2019年毕业于美国罗格斯大学梅森·格罗斯艺术学院、回到日本生活之后,山下纮加便持续发展对日本民俗、民间传说及信仰体系的兴趣。山下纮加:「尽管这些古老的传统的根本意义已被大部分忘却,它们却仍然坚韧地提示了这件事:人们曾在此处祈祷许愿。它们承载着爱、关怀、恐惧、悲伤及哀悼等情感。在我接触这些日常信仰的遗存之时,我就想起曾在这里生活的人们——我感觉,他们以莫名的方式向我传递了某种遗产。」山下纮加在面对纷乱的当代局势之时回望日本文化传统,旨在重新发现、重新求索并重新叙述:「在这个岛国的偏远山中静默延续着的事物及祷言与我们每日不断面对的国际局势新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而深山中的事物,在我看来,闪烁着无比耀眼的光。」